徐风:中国标准引领中国产业“走出去”

时间: 2014-05-30     作者:     来源: 中国质量报
收藏

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非洲取得的诸多成果中,我国与肯尼亚签署的蒙内铁路融资协议和与尼日利亚签订的沿海铁路项目框架合同,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两项。值得注意的是,媒体的报道无不提中国标准,而专家的解读也无不将中国标准作为重点。

一个融资协议,一个框架合同,两个项目的第一看点无疑是项目规模,蒙内铁路合同价值38亿美元,尼日利亚沿海铁路更是131亿美元的大单。媒体报道李克强总理在肯尼亚介绍蒙内铁路时特别强调,蒙内铁路是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资金、中国技术、中国管理、中国装备的铁路,也是第一个带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走出去的大型项目。中铁建有关人士谈及其所属中土集团签订的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框架合同,唯一强调的是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并称“将刷新中国企业海外工程纪录”。这些报道或将中国标准排在首位,或强调中国标准而不及其他,并且用“走出去”予以进一步的阐述,足见中国标准在李克强总理非洲之行中的分量。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企业走过了以劳务输出为主和以施工总承包为主的坎坷路程,前者提供的是廉价劳动力,谈不上附加值,后者靠成本优势,附加值很低。进入21世纪,我国企业自主承建的海外项目越来越多,高层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大型项目也逐年增加。但遗憾的是,在中国资金、中国技术、中国管理,甚至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同时,绝大部分项目唯独将中国标准留在国内,以致中国企业承建的大量海外工程极少采用中国标准。

标准是获得“最佳秩序”的有效手段,甚至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手段。国际国内对标准和标准化的定义,都有“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的表述。如果说中国标准分别使中国技术、中国管理、中国装备获得了“最佳秩序”,那么,在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中,中国标准就可以使中国技术、中国管理、中国装备实现最佳组合,这是标准和标准化定义中“最佳秩序”的深意所在。至于中国资金与中国标准的关联,还是“最佳秩序”,说白了就是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拓展一定资金、技术、管理投入前提下的利润空间。所以标准和标准化定义中的“一定的范围”是远远超出通常意义上标准和标准化的范围的。可以肯定地说,肯尼亚蒙内铁路和尼日利亚沿海铁路一定可以使我国参与非洲建设获得“最佳秩序”。

标准是链接产业的最有效的途径。以铁路建设为例,包括土方、桥涵施工、铺轨及站房建设,以及通信、信号、信息、电力、给排水等系统,配套的机车和车厢及相应检测维护设备。且不说蒙内铁路不是肯尼亚唯一的铁路,尼日利亚也不仅沿海地区需要建设铁路,也不说这两个项目对非洲的辐射效应,土方、桥涵施工,通信、信号、信息、电力、给排水等系统,哪一个仅限于铁路?哪一个不对应着中国标准及国内技术领先、能力过剩、急于拓展海外市场的相关产业?哪一个不是所在国家以及非洲发展的旺盛需求?此番“走出去”的是中国铁路建设的技术标准,其意义已远远超出铁路建设的范围。

标准是全球通用语言。任何国家的技术工人,只要他手里有一套标准,无论美国标准还是中国标准,只要生产条件具备且看得懂标准或将标准译成他的母语,他就能够生产出符合美国或中国标准的产品。国际标准是全球通用语言,这是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一面旗帜,早已在发达国家的产业界甚至全社会形成了共识。实际上,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标准其实并不限于国际标准,发达国家很多领域的标准往往是在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也就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多年后,才成为ISOIECITU标准的,这是一个国家的标准成为“全球通用语言”的有效途径,而标准的收益却应该从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开始计算,又远远不止于成为国际标准之时。肯尼亚蒙内铁路和尼日利亚沿海铁路全部使用的中国标准,虽然不是最早“走出去”的,却由于项目规模大且全部使用中国标准而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肯定地说,这将是中国标准成为“全球通用语言”的良好开端。

中国标准已随着中国装备、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期待并深信,在中国标准的引领下,将有更多的中国装备、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平台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 即 注 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