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志愿者已逾2.3亿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专家认为——标准化建设已是志愿服务的“必答题”

时间: 2023-08-01     作者:     来源: 中国标准化
收藏

大学生志愿者小王在今年暑假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服务中表现很好,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回来后,小王却发现,自己被计入系统的志愿服务时间比原先预计的14天少了整整两天。询问后才知道,在路上往返的两天时间并没有被计算在内。然而暑期回老家的同学参加当地的志愿服务,往返时间却被计入志愿服务时间。

“志愿者往返时间到底算不算志愿服务时间?我更困惑的是,志愿服务计时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小王的困惑代表着不少志愿者的心声,在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志愿服务时间的统计标准显得非常重要。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注册志愿者逾2.3亿人,志愿队伍总数135万个,志愿项目总数1010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2亿小时。

随着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前行,标准化建设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何寄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志愿服务要有标准、规程、流程、装备、方法等一系列配套;要规范化记录志愿者的服务,像银行账户一样系统记录志愿服务内容、时长,激发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培养全民志愿服务意识,倡导全民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标准化是志愿服务的基础性底线,是服务质量的保证。我国近年来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在志愿服务领域,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志愿服务条例,此后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尤其是去年,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新时代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提出完善社会救助申请受理、审核认定、动态管理、综合帮扶各环节的标准体系,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去年10月,全国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次提出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3个领域的“新标准体系”。

“打个比方:法律是缸,标准化是水,是柔性的那一部分。”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翟雁说,“我认为,标准化是法律、法规、政策、项目实施要求与实务之间的桥梁。”

受民政部委托,博能基金会参与中国志愿服务标准化体系研发与规划、志愿服务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筹建小组工作,并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研发与申报等系列工作,牵头起草行业标准《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工作指南》。

志愿服务标准化包含哪些内容?这是业界专家探讨较多的话题。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提供的《联合国志愿服务标准》包括8个主题,分别是:愿景和目标、组织架构、雇用、招募和管理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培训和发展志愿者、安全和风险管理、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合作、评估、学习和改进。该标准还提供了一些实用工具和模板,以帮助组织实施标准并评估自己的表现。

参照国内外经验,博能基金会调研后于今年形成的《志愿服务标准体系研究报告》显示,志愿服务标准体系共有4个分体系,分别是:志愿服务基础标准、志愿服务提供标准、志愿服务保障标准和志愿服务岗位标准。这些分体系又包括活动、项目、评估、组织、管理、基础设施与安全保障、信息化等方面的标准。目前,这些领域尚有不少空白。翟雁认为:“我国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尚在起步阶段。”

据博能基金会秘书长吕敏杰表示,调研人员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告服务平台”检索志愿服务相关标准和计划,截至今年3月共发现112个,其中国家标准4个、行业标准4个、地方标准60个、团体标准31个、企业标准11个,另有国标计划2个。“大部分是地方和社团标准,行业标准和国标较少。这些标准中,涉及养老、社区、救灾、儿童服务内容的比较多。”吕敏杰说。

在一些地方,社会组织成为地方性或领域性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如重庆市江津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与了该市《青少年志愿服务引导规范》的起草工作,机构负责人秦茂华介绍说,该标准面向青少年的公益需求和自我成长,划分不同年龄段进行规范。

翟雁认为,标准化能促进志愿服务领域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让“好心办好事”成为普遍现象;同时,还能促进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并形成行业共识。

如何推动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翟雁建议,相关部门应明确主责,出台标准化建设的行业指导意见,同时大力支持社会化参与。“应鼓励各行业、各领域、各地的政府相关部门、行业机构、标准化研究单位、院校等多方力量申请开发和制定标准,形成多元化包容性的标准制定现象,让各类标准在服务过程中接受检验,实现优胜劣汰,从而促进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翟雁说。 


平台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 即 注 册

         忘记密码?